网站公告列表     无忧教育最新改版成功!  [51education  2008年5月21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无忧英语教育网 >> 英语新闻 >> 英语时事新闻 >> 时事人物 >> 正文
 
  [组图]慈善家邵逸夫 奋斗历程 家庭及相关背景         ★★★ 【字体:

慈善家邵逸夫 奋斗历程 家庭及相关背景

作者:soosun    新闻来源:www.51education.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21    

 

家庭情况
邵逸夫的发妻为黄美珍女士,于1937年结婚,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邵维铭、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维钟,及后黄美珍于1987年在洛杉矶病逝,享年85岁。在1997年,邵逸夫与方逸华女士于美国拉斯维加斯注册再婚。

邵玉轩:邵逸夫父亲浙江宁波人。于1901年设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邵玉轩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他病逝上海时,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题辞致哀。

  邵醉翁:邵逸夫大哥原名邵仁杰,字人杰,别号醉翁。浙江宁波人。1914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法科,后任上海地方法院及会审公廨律师。1921年任中法振业银行经理,同时在上海、天津、宁波等地与人合股经营商号。1922年集股经营笑舞台,演出文明戏,并创办“和平社”剧团,演出自编讽世剧本。1925年以和平社演员作班底,与弟人、仁枚、逸夫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任总经理兼导演。同年导演影片《立地成佛》。后相继导演《梁祝痛史》、 《白蛇传》、《孟姜女》、《七侠五义》、《乾隆游江南》等。

  邵邨人:邵逸夫二哥上海“天一”公司创始人之一。以擅长编剧著称。

  邵仁枚:邵逸夫三哥1930年,邵仁枚与邵逸夫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经营多间戏院及电影发行。1958年再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上海“天一”公司创始人之一,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黄美珍:邵逸夫首任妻子。1932年在新加坡于邵逸夫结婚,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邵维铭、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维钟,及后黄美珍于1987年在洛杉矶病逝,享年85岁。

  方逸华:邵逸夫次任妻子。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与邵逸夫登记结婚,之前两人已相识45年。方逸华常年担任邵逸夫工作上的助手,后接任TVB执行总裁一职。

  邵维铭:邵逸夫长子。现居新加坡,主营地产生意,与电影无关。

  邵素雯:邵逸夫长女。

  邵素云:邵逸夫次女。

  邵维钟:邵逸夫次子。现居新加坡,主营地产生意。

  

  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摄于上世纪50年代

    

  邵逸夫与第二任太太方逸华  

    

  邵逸夫长子邵维铭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 ),原名邵仁楞,籍贯浙江宁波镇海,出生于上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慈善大家邵逸夫
2002年11月15日,一条从香港发出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将于2004年举行。颁奖原则: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

从颜料世家到影业王国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宁波镇海庄市朱家桥老邵村一个富商家庭。邵氏世代以商为业。其父邵玉轩与当时成千上万的宁波人一样,于19世纪末前往日趋繁华的上海“淘金”,并于1901年设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邵玉轩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他病逝上海时,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题辞致哀。

邵玉轩育有5男3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后人称他为“六叔”、“六老板”。他早年就读于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包从兴、赵安中等为前后届同学,后赴上海就学于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为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于1924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老大邵醉翁是制片兼导演,老二邵囤人擅长编剧,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创业之初,他们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犹如家庭式作坊。其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后,即深受上海市民欢迎,结果赚得盘溢钵满。旗开得胜,邵氏兄弟们为之欢欣鼓舞,随后新影片不断地从“天一”推出。

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电影市场,从此注定其一生与电影业的不解之缘。那段时间,邵氏兄弟带着一架破旧的无声放映机和“天一”影片,在举目无亲的南洋乡村巡回放映,并开设游艺场和电影院。他们历经磨难,备尝艰辛,星马的穷乡僻壤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1931年,邵逸夫前住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其命大,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当时“天一”在上海,邵氏兄弟在南洋,他们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家族的电影王国。

 

打造“东方好莱坞”
19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打乱了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邵氏惨淡经营,艰难度日,后来更是难以为继,被迫关门了事。1945年抗战胜利后,正当盛年的邵逸夫雄心不减当年。他摩拳擦掌,决心大干一场,重振邵氏家业。

1957年,邵逸夫从新加坡来到经济开始起飞的香港,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电影事业。两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期间,邵逸夫倾力打造位于香港清水湾,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这一工程历时七年始告完工。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从此,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进入六十年代后,邵氏公司长期称雄香港市场,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据说最盛时,每天有100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陵波、李翰祥、邹玉怀、张彻……无不出自“邵氏”门下。其中《江山美人》、《貂蝉》、《倾国倾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等影片都曾享誉海外,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倾倒无数观众。据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映时“完全疯狂”,有位老太太连看一百多场,由《梁祝》而在台湾掀起黄梅调狂热;而《天下第一拳》更掀起功夫片新狂潮,发行到全球各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邵逸夫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邵氏家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人献出的心血。从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经历了电影不同时代的演变,目睹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兴衰,堪称电影史的见证人。

1980年,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出任香港“无线”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收视率长期在港岛独占鳌头,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与此同时,邵逸夫还投资房产物业、股票市场等,开展多元化经营。1994“邵氏”年报显示:物业出租收入达2.3亿元,而电影放映收入仅2924万元。香港素为藏龙卧虎之地,富商豪贾云集,但以经营影视而步入香港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惟有邵逸夫一人!

邵逸夫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知人善任,拥有一大批各方面人才,为其所用,更在于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他是一个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尽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他干一样,学一样,从不懈怠。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熟悉电影制作几乎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更是行家里手。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年轻时曾有1天看9部片子、1年看700部片子的纪录。他说:“我晚上只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便是工作”。为了树立邵氏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在早期,我成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

 

散尽千金济众生
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当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有关部门特立碑予以纪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先生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大漠深处,类似的纪念碑不止一个,但惟有同乡邵逸夫是炎黄子孙。

1985年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08年,邵逸夫捐助内地事业的资金达32亿元,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5,000个,遍布31个省、市及自治区,“逸夫楼“也遍布中国大地校园。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捐赠项目。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令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使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2008年5月15日,也就是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三天之后,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及夫人邵方逸华女士在得知四川地震灾区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生受到严重伤亡后,十分悲痛,即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与教育部配合,为灾区师生重建校舍,使他们早日重返校园。

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对邵逸夫先生和邵方逸华女士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无私的帮助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邵逸夫先生和邵方逸华女士的意愿,帮助受灾学校早日重建校园,使灾区学生早日复课。



 

新闻录入:soosun    责任编辑:51education 


  • 上一个新闻:

  • 下一个新闻: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Cali Exposhow
    美女总理摘最性感领导人桂冠…
    韩英背景及个人简介
    朱维群背景及个人简介
    陆定一是谁?
    李丽珊背景及简介绍!
    陆昊背景及简历
    地产大鳄陈金飞背景和简介
    王旭东简历及个人经历
    涌金集团董事长魏东背景及自…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www.51education.net 无忧英语教育网 提供英语学习动力 版权所有 2006-2011 站长:无忧
    闽ICP备09045010-2号